金掌柜-您的贴心管家

>> 返回新闻中心

央行年前放大招!备付金最高上缴50%,支付宝们损失数亿利息收入!
2018-01-05 13:55:39 来源:
分享到:
12月29日消息,央行于近日下发文件,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现行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就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交存比例调整表示,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该制度自2017年初建立以来实施进展顺利,市场各方对集中交存比例逐步上调已有预期。本次调整已充分考虑了春节前现金投放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对提高交存比例的过程采取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具体为:2018年1月仍执行现行集中交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2018年4月才将集中交存比例调整到50%左右。同时,人民银行也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对冲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调整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
 
此前,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从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以防止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并引导支付机构回归业务本源。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
 
而“非金融机构存款”这个9年来首次回归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科目显示:今年二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央行上缴的客户备付金规模约为841亿。 
 
央行表示,许多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违背了人民银行许可其开展业务的初衷。甚至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
 
通俗来说,就是以后大家在网上购物,付出去的钱都将统一存储在指定的账户,央行帮忙看着,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更不准偷偷吃利息。
 
在这项规定宣布后,支付宝方面明确表示:
 
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是在央行及各级监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中蓬勃发展起来的。支付宝坚决拥护本次央行的新规定,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需要各方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监管。
 
微信支付方面回应称:
 
财付通(“财付通”旗下支付业务涵盖微信支付、QQ钱包等)方面表示,将积极配合、主动落实本次央行发布的新规。
 
 什么是“客户备付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客户备付金”。
 
我们在某宝购物时,为了保证资金安全,买家付款并非直接进入卖家账户,而是先存放在平台账户,这笔钱就是“客户备付金”。
 
不过,由于从买家付款,到等待收货,再到最后确认付款,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资金沉淀。
 
根据央视此前的报道,这部分资金在银行账户里面产生的利息收入,占到了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如下图所示。
 
 
但是这些支付机构从来都没跟消费者说过有这个利息。
 
 
于是乎,央行站出来说话了,这些机构要回归主业,做好服务,不能靠吃利息来挣钱。
 
 那么,各位小伙伴,知道客户备付金是多少吗?
 
央行公布的最新一期第三方支付牌照续展公告中显示,目前有247张支付牌照,也就是说,有24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上缴备付金。按规定,支付机构备付金的交存比例根据支付机构的业务类型和分类评级结果综合来确定,最低按照备付金的10%比例上缴,最高按照24%比例上缴。 

根据缴存比例区间,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当前第三方支付备付金总规模:如果按照最低档10%来反推的话,那么总备付金规模大概在8410亿,这是一个上限;如果按照24%来反推的话,那么总备付金规模大约为3504亿元,这是一个最低值。 

也就是说,24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总规模区间为3500亿元~8410亿元。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几家支付巨头的缴存比例并不会触发上限(如支付宝的比例是10%),所以,我们取中间值16%来测算,客户备付金总规模约为5256亿元。 

这一数据偏保守,但与实际情况不会相悖,因为去年央行三季度披露的第三方支付的备付金规模为4600亿,半年时间应有正常幅度增长。 

总之,保守测算,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应有5200多亿。 
 
 为何要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央行自2010年就颁发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并配套发布了《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信息核对校验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专项制度文件。
 
2016年10月13日,人民银行会同13部委印发《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指出央行将对客户备付金实行集中存管。
 
而央行给出的意见是,由于“客户备付金的规模巨大、存放分散,存在一系列风险隐患。同时,许多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客户备付金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
 
二是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
 
三是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超范围经营,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甚至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
 
四是客户备付金的分散存放,不利于支付机构统筹资金管理,存在流动性风险。
 
其中关于第三点原因,此前央视援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亢林表示,目前支付机构在多家银行开立帐户,多头链接形成事实上的支付清算组织机构的职能,实际就是从事了中央银行跨行转接清算的这种功能作用。实际上它是违法从事了跨行业务清算这个职能作用。
 
也就是说,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支付机构不仅兼具了商业银行的部分职能,还兼顾了央行的某些职能。
 
而国务院此前发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就已提及,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连接多家银行系统,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这意味着已经连接了多家银行系统的支付机构将面临整改压力。
 
此前有报道称,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央行将场外衍生品交易中登记结算纳入场内监督管理,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s)下,一国的跨行支付清算安全性是中央银行的当然职责,由中央银行或由接受中央监管的清算机构提供跨行清算服务是理所当然。
 
 支付机构怎么办?
 
统计显示,目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有较大部分以非活期存款形式存放。而根据央行规定,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交存客户备付金执行以下比例,获得多项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从高适用交存比例。
 
 
具体缴纳方式上,支付机构应交存客户备付金的金额根据上季度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与支付机构适用的交存比例计算得出,每季度调整一次,每季度首月16日完成资金划转(遇节假日顺延)。
 
此外,商业银行为支付机构交存的客户备付金不计入一般存款,不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
 
同时,对于交存至专用存款账户的客户备付金,支付机构在日间可以使用,通过委托备付金交存银行办理支取,但须在当日营业终了前将支取部分补齐。
 
此外,人民银行正在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通过该清算平台的支撑,未来支付机构只需开立一个银行账户即可办理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收付业务。
 
不过,根据央行的规定,支付机构应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上缴备付金 第三方支付损失多大? 
 
有心的朋友应该还记得,今年1月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统一交存至由央行监管的指定账户时,有舆论称这部分资金在银行账户里产生的利息收入,占到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 

而我们现在终于有了依据来反推这样的测算究竟是否靠谱。 

首先,上述841亿元如果按新规出来前的规矩,它可以对接很多生息资产赚取收益。如果简单按照1年期活期存款利率0.35%来计算,这841亿元本可为支付公司带来2.94亿的收益,1个季度则是7400万。 

可这是247家公司单季度的额外收益,市场更关注的是2家巨头——支付宝、财付通的损失有多少。 

我们来做道数学题。根据易观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支付宝占53.70%,财付通占39.41%。以这个比例来粗略估算,支付宝少挣的利息收入在4000万左右,财付通在2900万左右。 

当然,这是我们假设2家公司把备付金都存为活期存款来粗略估算的。这应该较为符合现实,因为基于客户随时赎回提取的需求,备付金的管理必然对流动性要求高,支付公司应该不会将其投资于一些长期金融资产,虽然那些资产收益比较高,但会有期限错配风险。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遗憾的是,腾讯控股的年报并未将子公司财付通的利息收入、营收、利润单列,但其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该公司利息收入主要来自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而超过3个月的定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为3.41%。 

所以,如果将财付通备付金的投向框定在与母公司一致的前提下,我们上文的测算就不会离实际情况太远。那么,向央行上缴部分客户备付金,2家支付巨头一个季度大概损失的利息收入分别为4000万、3000万左右,一年损失的利息收入分别为1.6亿、1.2亿左右。


(文章来源:综合支付百科、wind资讯)
关于汇卡联系我们新闻中心安全中心合作伙伴丨    客服热线400-686-6006  
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2003-2019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20289 粤ICP备1109320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087号